Quantcast
Channel: The Real Singapore - Opinions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15

火光下的苦闷眼神 ── 新加坡暴动笔记

$
0
0

照片来源:欧新社

曾柏文       2013-12-9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994051945141

他们怒砸巴士,焚烧车辆,这当然有替惨死同乡出气的素朴正义。但这么激烈的行动中,我看见更多的是苦闷,是对生活现况的不满愤恨。而被打被烧的巴士车辆,则仿佛象征雇主国的主流体制,象征着那种权威的、富裕的、主宰的、箝制的力量。

“周末不要去小印度,都是印度客工很可怕!”以前在新加坡常听人告诫。第一次听到时总觉得这是歧视,“客工”(外劳)有什么好怕?

可后来我走访过周末的小印度,穿梭在黑压压的人群中,我竟也感到某种恐惧。只是那种恐惧并非来自族群,而是来自这些南亚移工的眼神中,某种清晰可见的苦闷与压抑。

昨晚新加坡小印度的暴动中,巴士肇事致死只是引爆点。一场车祸能引起四百多人砸人烧车,造成一死三十九伤的惨剧,背后动力,应是新国南亚移工社群,长年来在这个高度富裕、高度管制的雇主国家贱卖劳力,累积的相对剥夺感。

来新加坡工作,他们用无数烈日下的劳力堆砌起新加坡的地景,却无从享受这些建筑将支撑起的繁华。他们亲见一个炫富的消费社会,却只能镇日困在工寮与工地之间,领着每月数百新币的死薪水,像是与眼前一切美好绝缘。到周日放假,有限的消费能力对比于新加坡物价,走到哪里都觉得格格不入,就只有遁逃到小印度,一个同乡客工聚集取暖的地方,一个因为有太多人跟你一样穷,而不会让你感到不自在的地方。

星期天的小印度,充斥着就是这样的人──男性、青壮年、穷、疲倦、苦闷,国际劳动分工中的鲁蛇(loser)。就连好不容易狠下心决定花钱温存,晃到芽龙小巷中找女人,也得挤身在一群外劳间围观,踌躇再三要不要成为走向前去的那个人。多数时间,他们就是聚在小印度,在草地上,在街边,在市集,漫无目的地走着、坐着,打发着仅有的时间。

昨晚看到录影,看到他们怒砸巴士,焚烧车辆,这当然有替惨死同乡出气的素朴正义。但这么激烈的行动中,我看见更多的是苦闷,是对生活现况的不满愤恨。而被打被烧的巴士车辆,则仿佛象征雇主国的主流体制,象征着那种权威的、富裕的、主宰的、箝制的力量。在棍棒与火光中,他们仿佛逮到一个机会奋力回击,发泄。只是这毕竟不是一场有诉求、有组织的抗争。说到底,其只将成为历史进程中一次比较可观的浪花。

浪终究会散,不过,我们不能忽视造成大浪的伏流。

回看过去一年多来的新加坡,见证一系紧锣密鼓的历史事件 ── 从去年底爆发(中国巴士司机)罢工事件、今年一月反对党在榜鹅东补选的压倒性胜利、二月初(冷藏行动)政治受难者的集体发声、随后针对《人口白皮书》爆发的四五千人聚众示威……到昨夜的街头暴动。

以上每个事件都是三四十年来首见。其也都指向,这个长期在行动党菁英威权领导下保持高速成长的国家,选择的发展模式(如高度倚赖外劳/海外人才的发展模式,政治/言论的重重管制)业已累积的可观的社会张力,逐步走向一个关键而动荡的历史转折。

想到这些,总让我想起1980年代晚期的台湾。

 

Tags: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15

Trending Articles